当前位置:邦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养生青光眼初期如何诊断?
青光眼初期如何诊断?
2023-05-25

”青光眼””白内障”一样是一种容易导致”失明”的眼科疾病,所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”失明”现象。

”青光眼”的诊断步骤

对可疑患者,首先应测量眼压。眼压大于3。20kPa(24mmHg)为病理性”高眼压”,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,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。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。日眼压波动大于1。07kPa(8mmHg)为病理性眼压。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,如双眼压差大于 0。67kPa(5mmHg)也为病理性眼压。

应检查眼底,观察视盘改变,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。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,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 (C/D)表示陷凹大小。C/D大于0。6或双眼C/D差大于0。2为异常;视盘沿变薄,常伴有视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,表示视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。

视盘血管改变,表现为视盘边缘”出血”,血管架空,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。此外,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,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,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”断指””征之”一。

青光眼初期诊断方式

临床症状:青光眼患者在”眼压升高”、”眼底改变”前即有明显的全身表现,开始并不表现在眼睛上,只是出现”顽固性失眠”、偏头痛、习惯性便秘或劳累,情绪波动变化后暂时性眼胀痛、干涩、疲劳、视物朦胧,休息后即缓解,一年仅出现一、两次、随着病情发展,发作时间愈频繁,每次发作时间却愈长,如此反复发作,随时导致急性大发作。

家族史及相关病史:明显家族史,及全身、局部疾病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,如近视、外伤、眼部炎症、”白内障”、高血压、糖尿病史等易于合并,继发青光眼。